2025年6月29日,NBA自由市场尚未正式开启,开拓者就官宣和首发中锋艾顿达成合约买断协议。
对于这则消息属实有些意外,虽然艾顿近几年在走下坡路,但他好歹是2018年状元郎,也是开拓者阵中薪资前三的核心之一。这样一位仍处于巅峰年龄的潜力中锋,最终以买断方式离队,确实有些令人错愕。
回看艾顿上赛季的表现,虽然因小腿伤势仅出赛40场,但还是打出了14.4分10.2篮板1.6助攻1盖帽的场均数据。如果仅仅从个人数据判断,他显然还具备一定价值,但问题在于,在这些数据背后,伴随而来的是高达3560万的年薪,以及过去两年逐渐退步的比赛影响力,以及重建球队继续清理的薪资压力,种种问题之下,导致艾顿的存在逐渐从资产变成了负累。
作为被买断的球员,对于球队而言,等同于自掏腰包赔钱送人,任何换队筹码都换不到;对于球员而言,这意味着合约价值和个人形象双滑坡,对于球员未来职业道路的打击极大,也正是因为买断代价太大,通常是球队和球员双方都完全撑不下去时才会选择这个方式。
而艾顿如今的局面,显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,这背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?开拓者为什么宁愿自损也要和艾顿切割呢?这位昔日状元又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境地呢?
时间拉回到2018年选秀大会,每届选秀总有大年和小年之分,而艾顿所属那年,从长远角度来看,其实还是比较接近选秀小年的。虽然当年也有东契奇、特雷杨等未来球星级球员,但在当时来看,前一年有话题热度拉满球哥鲍尔,状元热门塔图姆;而后一年则是热度更高的胖虎锡安。
从这个视角来看,手握状元签的太阳在当时的阵容需求下选择艾顿,看起来也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选择。
但也正是这份理所当然,为未来埋下了争议种子。艾顿顶着状元头衔进入联盟后,外界对他的期待随着太阳的争冠路线也在逐渐上升,球迷们并不仅仅希望他成为一位合格首发,更多的是希望他能成长为全明星级别的核心,成为太阳内线新王牌;但从现实来看,这样的期待或许从一开始就高估他了。
从新秀赛季来看,艾顿的确展现出了状元该有的稳定,每个赛季的数据都维持在场均16分10篮板上下,攻防两端都具备稳定水平,特别是拥有不错的中距离手感和篮板意识,以当时来看,说他是联盟最稳定的两双机器也绝对不为过。
他不是那种一场狂砍40分、第二场就个位数的波动型球员,更多时候,他更像是一台设定好的内线机器,低调的完成常规任务。
但NBA毕竟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联盟,当越来越多的球队开始把内线功能转型为多功能侧翼时,当防守强度和进攻空间开始变成进攻端优先选择时,艾顿这种中规中矩的内线就开始有些格格不入了。
太阳在布克和保罗带领下迎来巅峰时刻,而艾顿虽然也在球队杀入总决赛路上发挥价值,但始终没有能突破辅助球员定位。他的技术虽然不错,但没有约基奇那样的组织视野,也没有恩比德那样的杀伤能力,他的防守移动速度不快,在面对大量挡拆和外围转换中经常处于下风,进攻端常常隐身,篮下强硬又不够,求胜欲望越来越被质疑,诸多问题下,球队和球迷对他的信心也在慢慢被消磨殆尽。
当太阳交易来杜兰特,球队战术重心逐步转移到侧翼时,艾顿在体系中的角色越来越小。当然,此前他也从未成为真正的战术核心,当时的他看起来还不像是问题球员,但也不是球队想要的答案。也正因为如此,一旦薪资期到,球队面对战术重构,艾顿开始从必要变得可有可无,命运的天平也在逐渐倾斜。
艾顿最终在2023年休赛季被打包送往开拓者,成为利拉德交易中的筹码,相比于太阳,开拓者是一支重建球队,拥有年轻探花亨德森和夏普等潜力新星。而在加盟新球队之后,艾顿也对着媒体发表声明,期待自己能在开拓者担任领袖,但现实远远比预期还要残酷得多。
在波特兰第一年,艾顿打出场均14.4分10.2篮板,数据看似不差,实际却并未展现出球队资深球员的领袖姿态。防守端忽好忽坏,进攻选择保守,在场也很难打出主导比赛的价值,再加上伤势困扰,导致他的出场时间不断减少。
与此同时,球队逐渐堆满中锋轮换,从去年选中的克林根,到今年的杨翰森,年轻球员的成长让球队必须做出取舍,而薪资高昂的艾顿,很显然已经不在未来计划之内了。
最终开拓者选择和艾顿买断剩余一年超过3560万的合约,既为了释放薪资空间加快重建,也是向外界释放信号,他们对于艾顿不再期待,也不认为他值得继续在队中占据名额。
这样的做法很残酷,但这就是NBA的现实,从球队角度来说,选择放手或许更实际,毕竟对于已经连续四年无缘季后赛的开拓者而言,他们现阶段要的是进步,而不是原地踏步。
根据多家媒体报道,这次的买断选择其实是艾顿自己和他的经纪团队主动提出来的,他们之所以选择提前结束合约,就是为了赶在自由市场开启前率先掌握主动权,寻找一支具备竞争力的球队加盟。在26岁的年纪,艾顿不愿在重建球队中蹉跎时间,他渴望进入真正有争冠实力的球队,重新证明自己,重塑职业生涯方向。
但问题是,在竞争逐渐激烈、对中锋要求越来越全能的当代NBA,艾顿的进化速度显然赶不上联盟节奏。以投射能力为例,他在2024–25赛季也曾试图开发射程潜力,重点增加三分出手数,但命中率却依旧不够看。
即便如此,但市场上对他感兴趣的球队还是不在少数,诸如内线人手不足的湖人、禁区深度欠缺的勇士和快船之类,一度都可能是他的潜在下家。最终他选择和湖人签下两年1660万合约,第一年810万,第二年850万,包含球员选项。
回顾这一路,艾顿之所以从状元秀沦为买断球员,这足以看出联盟的参考生态,以及不断进化的现实,在当年选秀报告中,一度球探评价他为下一个大卫-罗宾逊,但现实来看,他更像是现代篮球转型过程中的牺牲品,一个身材足够却技能不够出色、稳定却缺乏积极性的角色型中锋。
回看NBA历史上,从来不欠缺逆袭故事,霍华德曾在湖人找回第二春,威金斯也在被放弃之后在湾区找回高光,至于艾顿,他能否成为下一个翻身的案例,就看他自己了。虽然又一次被放弃,但至少他还有机会,证明自己不是一位水货状元。
惠融配资-惠融配资官网-重庆配资炒股-10倍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